北京无名废品村除了房子就是废品 塑料瓶堆出七八米高
在南四环公益西桥东南角,一条小巷的“死角”里生活着一群人,经营着一个废品回收村,路的名字不知道,也没有人能说出这个村叫什么。
这样的废品村就这样躲在四环、五环城市边缘的死角,过着脏乱的日子。
景
这里除了房子
就是废品
昨天下午,记者来到南四环公益西桥东南角,紧邻着一家别克汽车4S店有条不宽的小马路。顺着小路向南走十几米,路边开始零乱,只剩下空壳的白色小面包车和破旧的沙发挤在路边,一处近百平方米的大垃圾堆在3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散发着霉臭味。
再往南走,一座小平房的屋顶上码着各种颜色的塑料瓶,足有七八米高。远远望去,在小平房的南面、东面、西面,废品堆积如山——这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废品村。
进了村,全是土路,满地的废品,一不小心就会被铁丝、钢筋剐着腿。路面坑洼不平,深一脚浅一脚的。这个村藏在一处死角里,它南靠铁路运输线,离铁路最近处不过几米远但无路可通;向西被槐房路截断;东面也被一道围墙封死。废品村靠近铁路边有两排平房,大约30多间,两排平房间的一米多宽的过道里,拉着数条铁丝,铁丝上搭着内衣、外衣,五颜六色。住在平房中的妇女们开始做饭了,炒菜的油腻味,与废品发出的机油味、臭味混在了一起。
废品村除了住人的两排平房和若干间标着“拆迁”两字的破房子外,还搭了很多木板房。听村里人讲,这些房也都住着人。有村里的,也有外来的。平房对外出租,价钱很便宜。
除了这些小平房外,所有的地方全部是各种废品,有废钢筋、纸板、塑料泡沫、旧家具……码成一座座小山。在村西头,10多个氧气钢瓶暴晒在阳光下,堆在废品堆边上。
下午5点多,废品村里很热闹,10多名村民忙着分拣废品、装车。一辆刚开进村不久的大卡车,装满了半车废纸箱,码得高高的。
人
一年下来
能赚个十万八万
“我们这里生意挺好的,整天忙个不停,最忙时还得花钱雇人呢!”一位正忙着给废纸板打包的中年人操着河北口音说。
自称老张的河北人告诉记者,这里是修槐房路时留下的死角,好像已有10多年了。开始的时候只有一两家在这里收废品,后来人越聚越多,现在大约有几十户了。村南还盖上了小平房,村里人白天收废品,整理分装,晚上就住在小平房里。
老张说,他原来在家里当农民,一年挣不了几个钱。10多年前来北京闯荡,什么都干,最后发现收废品这生意不错。北京大、城市人多,废品也就自然多。开始他跟着别人干,后来慢慢自己干。几年干下来,他还买了辆二手面包车,专门拉废品。在村里,他和家里人分拣废品后再转手卖到外地去。一年下来,能赚个十万、八万的,养活一家四口(老婆和两个孩子)没问题。
对于是否会被清走,老张也不知道。他指着前面几间写着“拆”字的破房子说,这里早就是拆迁地了,旁边都是绿地,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不让干了,“到时候再找别的地儿吧。”
从废品村出来,记者围着村子转了一大圈儿,发现村北口的路边已是修好的绿地,隔着槐房路路西就是一片很大的槐新公园。只有这个废品村,被挤在死角里顽强地生存着。
“沿着南四环向西到西四环,这种规模的废品村还有几个,小的就更多。在北京像我们这样吃这碗饭的外地人至少万把人吧!”老张说。
补白
北京的“旧村改造”早在2011年底就已经开始。今年,北京明确表达了“低端产业”及其从业人员将逐步外移的思路。
东小口废品村拆迁了,石佛寺废品村也拆迁了……随着城市区域的不断扩容,“废品村”的据点也一个个被向外迁移,远离京城。“废品村”脏乱差,暗藏火灾、治安等安全隐患等诸多问题,将在城市边缘渐渐消失。
但这些废品从业者仍然坚信,大城市节能减排和美化环境还是需要他们的。他们还会在远离城区的区域建立新的据点,这将给未来大北京概念下的城市区域化管理提出新的课题。
这样的废品村就这样躲在四环、五环城市边缘的死角,过着脏乱的日子。
景
这里除了房子
就是废品
昨天下午,记者来到南四环公益西桥东南角,紧邻着一家别克汽车4S店有条不宽的小马路。顺着小路向南走十几米,路边开始零乱,只剩下空壳的白色小面包车和破旧的沙发挤在路边,一处近百平方米的大垃圾堆在3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散发着霉臭味。
再往南走,一座小平房的屋顶上码着各种颜色的塑料瓶,足有七八米高。远远望去,在小平房的南面、东面、西面,废品堆积如山——这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废品村。
进了村,全是土路,满地的废品,一不小心就会被铁丝、钢筋剐着腿。路面坑洼不平,深一脚浅一脚的。这个村藏在一处死角里,它南靠铁路运输线,离铁路最近处不过几米远但无路可通;向西被槐房路截断;东面也被一道围墙封死。废品村靠近铁路边有两排平房,大约30多间,两排平房间的一米多宽的过道里,拉着数条铁丝,铁丝上搭着内衣、外衣,五颜六色。住在平房中的妇女们开始做饭了,炒菜的油腻味,与废品发出的机油味、臭味混在了一起。
废品村除了住人的两排平房和若干间标着“拆迁”两字的破房子外,还搭了很多木板房。听村里人讲,这些房也都住着人。有村里的,也有外来的。平房对外出租,价钱很便宜。
除了这些小平房外,所有的地方全部是各种废品,有废钢筋、纸板、塑料泡沫、旧家具……码成一座座小山。在村西头,10多个氧气钢瓶暴晒在阳光下,堆在废品堆边上。
下午5点多,废品村里很热闹,10多名村民忙着分拣废品、装车。一辆刚开进村不久的大卡车,装满了半车废纸箱,码得高高的。
人
一年下来
能赚个十万八万
“我们这里生意挺好的,整天忙个不停,最忙时还得花钱雇人呢!”一位正忙着给废纸板打包的中年人操着河北口音说。
自称老张的河北人告诉记者,这里是修槐房路时留下的死角,好像已有10多年了。开始的时候只有一两家在这里收废品,后来人越聚越多,现在大约有几十户了。村南还盖上了小平房,村里人白天收废品,整理分装,晚上就住在小平房里。
老张说,他原来在家里当农民,一年挣不了几个钱。10多年前来北京闯荡,什么都干,最后发现收废品这生意不错。北京大、城市人多,废品也就自然多。开始他跟着别人干,后来慢慢自己干。几年干下来,他还买了辆二手面包车,专门拉废品。在村里,他和家里人分拣废品后再转手卖到外地去。一年下来,能赚个十万、八万的,养活一家四口(老婆和两个孩子)没问题。
对于是否会被清走,老张也不知道。他指着前面几间写着“拆”字的破房子说,这里早就是拆迁地了,旁边都是绿地,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不让干了,“到时候再找别的地儿吧。”
从废品村出来,记者围着村子转了一大圈儿,发现村北口的路边已是修好的绿地,隔着槐房路路西就是一片很大的槐新公园。只有这个废品村,被挤在死角里顽强地生存着。
“沿着南四环向西到西四环,这种规模的废品村还有几个,小的就更多。在北京像我们这样吃这碗饭的外地人至少万把人吧!”老张说。
补白
北京的“旧村改造”早在2011年底就已经开始。今年,北京明确表达了“低端产业”及其从业人员将逐步外移的思路。
东小口废品村拆迁了,石佛寺废品村也拆迁了……随着城市区域的不断扩容,“废品村”的据点也一个个被向外迁移,远离京城。“废品村”脏乱差,暗藏火灾、治安等安全隐患等诸多问题,将在城市边缘渐渐消失。
但这些废品从业者仍然坚信,大城市节能减排和美化环境还是需要他们的。他们还会在远离城区的区域建立新的据点,这将给未来大北京概念下的城市区域化管理提出新的课题。